2010年12月23日 星期四

休閒農業與民宿管理-期中重點整理

第一章
1.休閒:所謂休閒乃係指在工作以外的閒聊時間內,選擇自己喜愛的活動以達到消愁解悶、恢復、調劑身心的狀態。
2.遊憩:乃意指在閒暇時間內所從事的娛樂活動。
3.觀光:係指由原點出發再回到起點的巡迴的移動,目前泛指為了保健、教育、貿易等目的,所從事的一種有計畫旅行。
4.休閒產業:凡是可以提供消費者從事休閒活動時所需之相關服務或設施之企業。
5.休閒產業共分為二大類:一般娛樂事業,觀光遊憩事業。
6.依行政院主計處對現行休閒相關行業之分類為:運輸業、旅行業、旅館餐飲業、觀光遊憩設施業、其他服務業。
7.休閒產業的發展:`萌芽期,轉型期,成長期,調整再造時期。
8.休閒的功能:對個人方面的功能、家庭方面的功能、社會方面的功能、經濟方面的功能、預防犯罪及疾病治療方面的功能、學校教育方面的功能、文化建設與愛國愛鄉方面的功能。
對個人方面的功能:
1增進身體的健康:參與有益健康的休閒活動,有助於身體的健康。
2增進心理的健康:優美而適當的休閒活動會使人心情愉快、消除緊張、恐懼、及其他不正常的心理。
3知識的獲得:人們在正常的休閒活動中,也許遇到許多的問題,而必須利用各種方式解決,無形中即可增加知識。
4社交的增進:休閒活動的場合就是培養良好社會行為的場所,利用參加的機會,認清自己、尊敬他人。在團體中個人和他人接觸發生互動關係,這些對社交的成長是有很大的幫助。
第二章
1.休閒農業:係利用田園景觀、自然生態及環境資源,結合農、林、魚、牧生產,農業經營活動、農村文化及農民生活,提供國民休閒和增進國民對農業及農村之體驗為目的之農業經營。
2.休閒農場:指經營休閒農業之場地。
3.民宿:係指利用自用住宅空間,結合當地人文、自然景觀、生態、環境資源及農林、魚、牧生產活動,以家庭副業方式經營,提供鄉野旅客生活之住宿場所。
4.休閒農業的發展:
萌芽期-觀光農園草創期、成長期前段-休閒農業轉型探索期、成長期中段-休閒農業提倡期、成長期後段-休閒農業茁壯期、休閒農業發展期。
5.休閒農業資源之特性:兼具三生一體的鄉村旅遊特性、保有農村資源的永續性、具有啟發農村環境知識的教育性、具有促進城鄉生活的互動性、具有保存鄉土草根之特性。
1.兼具三生一體的鄉村旅遊特性:即結合農村生產資源、農民生活資源與農村生態資源等的旅遊方式。
 
  2.保有農村資源的永續性:包括農村寬闊的空間,自然環境及鄉土資源等提供鄉村農民工作休閒的場所及萬物成長的環境及保存生命延續的空間。
  3.具有起發農村環境知識的教育性:包括田園教育、市民農園、觀光農園與休閒農場,平日提供遊客認識動植物的成長過程,使休閒農業資源變成了最好的環境教育之教材與場所。
  4.具有促進城鄉生活之互動性:城市與鄉村農民生活方式不盡相同,透過休閒農業之參觀訪問,促進城市居民與鄉村農民生活之交流與互動。
  5.具有保存鄉土草根之特性:休閒農業資源包括農、林、魚、牧產業之資源,遊客前來參觀旅遊,觀賞鄉村農業生產過程、生活方式及民俗文化、鄉土文物、慶典活動等,後讓遊客產生懷古念舊保護鄉土及本土文化之思想。
6.休閒農業的功能:教育功能、經濟功能、環保功能、遊憩功能、社會功能、文化功能、醫療功能。
7.休閒農業資源之分類:依資源之組成範圍來分、依人為與自然成分強度來分、依農業三生一體的功能來分、依鄉村體驗活動來分。
8.森林遊樂區:指在森林區域內提供遊客休閒及育樂活動經中央主管機關核定而設置之遊樂區。
第三章
1.休閒農業資源規劃目標:經濟功能、社會功能、教育功能、環保功能、遊憩功能、醫療功能、文化傳承功能、促進城鄉交流、保育農村資源。
2. 休閒農業資源規劃之SMART原則:
明確性、可衡量性、可達成性、實際性、時間性。
3. 休閒農業資源規劃原則:
綜合性、永續發展性、經濟效益性、公平性、前瞻性。
4.
第四章
1.休閒農場所具備的環境功能屬性:
遊憩功能、教育功能、經濟功能、社會功能、養生功能、文化功能、環保功能等屬性。
2.環境管理5S:
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
3. 觀光遊憩承載量?
承載量原先是指該棲息地所能維持的生物最大容量,以觀光遊憩的觀點而言
,承載量是指該地區所能承受之旅客最大使用量,在此程序內,遊客活動對環境
資源的衝擊較小,若遊憩資源過度利用,將對環境造成嚴重衝擊,因此為減少這
種衝擊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限制承載量。
4. 經濟承載量:從經營管理的角度看,觀光遊憩之利用常常與其他非遊憩利
用,產生經濟上的衝突,因此,需進行旅遊活動與其他產業活動之經濟效益評估。

5. 生態承載量:是指某一旅遊目的地開發時,因遊憩活動的消耗,而使其生
態價值發生不良結果,因此在不影響、不破壞、不降低生態系統的狀況下,依旅
客人數或遊憩活動項目,所計算出能容納最大的旅客休憩利用量。
6.社會承載量:社會承載量涉及的是遊客在進行生態旅遊時所產生的心理感
受,以及遊客聚集或單獨一人時,對自己體驗與使用休閒遊憩資源與設施的影響,
亦即是遊客感受與承受「擁擠程度」的認知。
7. 實質承載量:是指一個旅遊目的地所能容納或適應的最大遊客量或活動項
汽車、遊艇等的數量。
8.綠建築:所謂綠建築係指在建築生命週期,包括由建材生產到建築物規劃設計,施工、使用、管理及拆除之過程中,消耗最少的地球環境資源,使用最少的能源及製造最少的廢棄物之建築物。
9.農場之環境衛生管理:環境衛生管理、飲用水管理、垃圾減量和資源回收之管理、廚餘回收及再利用之管理、化學藥劑使用的管理、環境清潔劑的使用。
第五章
1.臺灣休閒農業活動分為:生產、生態、生活等三大類型。
2.農業休閒活動之設計原則:
結合當地歷史文化、生產活動、生活方式、環境生態、組織系統、社區教育。
3.休閒農業提供的服務可分為五大類:餐飲、櫃檯、房務、休閒娛樂、農特產展售。
第六章
1.休閒農業發展之優勢:地方風格獨特、農業自足性高、發展上利基多、地方共識性高、政府施政重點、符合潮流趨勢。
2.休閒農業發展的困境:對外在經營環境變遷之回應較慢、農村內部資源缺乏且流動緩慢、休閒農場發展目標模糊、產業組織結構鬆散、產業營運專業知能不足。
3.休閒農業永續經營觀念:改善既有非法休閒農場的錯誤觀念、推動精緻農業休閒化之發展、建立三生一體的永續經營理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