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3日 星期四

李淑娟老師的兒童行為觀察與輔導 期中重點

兒童行為觀察與輔導
考試範圍:教科書第一章~第五章(P.183)+影音第1講~第8講+語音第1講~第7講。<br />
考試題型:是非題:每題2分,15題共30分;選擇題:每題3分,15題共45分;問答題:2題共25分。<br />
試題提示:是非題與選擇題平均分散在各章,換言之,每章平均3題是非題、3題選擇題。是非選擇題除可多利用影音與語音教材中的自我評量題練習外,下述各章重點提示中的內容亦需將觀念釐清。問答題則建議多加練習第2章自我評量題目、第4章關鍵詞彙及第5章自我評量題目。<br />
各章重點提示:<br />
1. 兒童行為發展本質的爭論P.8~P.10<br />
2. 兒童行為發展理論P.11~P.20<br />
3. 人本學派的人格理論、動機發展、道德發展P.22~P.27<br />
4. 兒童發展的一般特徵P.43~P.44<br />
5. 兒童輔導的基本理論與技巧應用P.47~P.56<br />
 兒童團體諮商的過程與模式P.48~P.49<br />
 存在主義學派與意義治療法P.49~P.50<br />
 人本主義學派輔導的主要概念P.50<br />
 完形心理學派與溝通分析學派P.50~P.52<br />
 理情治療的過程P.53<br />
6. 兒童輔導過程的五個步驟及內涵P.59~P.66<br />
7. 行為改變技術的理論基礎P.75~P.78<br />
8. 行為改變技術的原理原則P.79~P.85<br />
 增強物的類型P.79<br />
 負增強作用P.79~P.90<br />
 懲罰的限制與使用注意事項P.80~P.81<br />
 增強的分配方式P.81<br />
 消弱作用P.82<br />
 類化作用與辨別作用P.82~P.83<br />
 系統減敏法P.84<br />
 撤除正增強P.84<br />
 遠離增強物(禁制法)P.85<br />
9. 兒童行為觀察的意義P.113~P.115<br />
10. 兒童行為觀察的目的P.117~P.124<br />
11. 各種觀察的類型P.125~P.126<br />
12. 兒童行為觀察的倫理規範P.136~P.137<br />
13. 日記法的特色、功能P.147~P.148及優點P.153<br />
14. 軼事記錄法的特色、功能P.155~P.156、應用P.156~P.157及使用要領P.158~P.160<br />
15. 樣本描述法的特色、功能P.163~P.164<br />
16. 事件取樣法的特色、功能P.171~P.173及使用要領P.176~178<br />
最後,祝大家考試順利!<br />
空大生科系李淑娟老師上<br />
                     2006.11.01<br />
兒童行為觀察與輔導影音自評<br />
第 01 講 - 兒童發展的特徵與模式及其理論背景 評量題目一、選擇題<br />
( 1 )1.園丁論的觀點,認為兒童的行為發展是:1自然成熟重要2後天教育重要3自然成熟與後天教育<br />
都重要4自然成熟與後天陶冶都不重要<br />
( 2 )_2.陶工論的觀點,認為兒童的行為發展是: 1自然成熟重要2後天教育重要3自然成熟與後天教育<br />
都重要4自然成熟與後天陶冶都不重要<br />
( 3 )3.你認為兒童的行為發展是: 1自然成熟重要2後天教育重要3自然成熟與後天教育都重要4自然<br />
成熟與後天陶冶都不重要<br />
( 3 )4.下列敘述何者是正確的:1皮亞傑認為兒童發展應加速學習2布魯納認為兒童認知發展要順其自<br />
然3洛克認為兒童發展像一張白紙,靠環境去彩繪4笛卡爾認為兒童<br />
發展受後天環境影響大<br />
( 2 )5.下列敘述何者是正確的:1發展連續性的觀點認為兒童的行為發展是質的改變2發展階段性的觀<br />
點認為兒童的行為發展是質的改變3兒童身高體重的改變是質的變化4傳統智力理論都是以質化來代表兒童智力的成長<br />
第 01 講 - 兒童成長與行為發展 評量題目一、選擇題<br />
1.(2)下列發展原則何者是正確的?1發展順序是沒有規律的2早期發展是後期發展的基礎3兒童<br />
肌肉發展是小肌肉先發展大肌肉後發展4兒童身體發展是局部先發展,整體發展在後<br />
2.(3)下列發展原則何者是正確的?1兒童是尾部先發展,頭部後發展2兒童的發展模式是固定的<br />
3發展是從中心到邊4發展的關鍵期是連續性發展緣的<br />
3.(1)下列觀點何者是正確的?1兒童發展是遺傳和環境交互作用形成的2兒童的發展受先天影響<br />
大3兒童的發展受環境文化影響最大4兒童行為發展不是成熟和教育決定的<br />
4.(3)下列觀點何者是正確的?1增強作用使兒童學習或行為改變容易變成主動 2增強方式最好由<br />
內在增強變成外在增強3行為取向理論認為兒童行為的發展後天環境學習的 4懲罰是一種負增強<br />
5.(4)下列觀點何者是正確的?1父母重視兒童的關鍵期發展是傾向於發展後天論的觀點 2父母重<br />
視兒童不要輸在起跑點是傾向於先天論的觀點3幼兒在學前應先學習寫字,才能促進手部肌<br />
肉發展4兒童的學習應配合其發展結構而提供教養<br />
第 02 講 - 兒童行為發展與教育 評量題目一、選擇題<br />
1.(3)下列敘述何者是正確的?1認知發展理論認為兒童的行為發展是被動的2兒童的行為發展錯<br />
過關鍵期,就無法改變3皮亞傑認為兒童的認知發展是有階段性4皮亞傑認為兒童的發展主<br />
要受成熟的影響<br />
2.(2)下列敘述何者是正確的?1感覺運動期兒童學會語言2前運思期兒童較自我中心3前運思期<br />
兒童有守恆概念4具體運思期兒童有邏輯推理能力<br />
3.(2)二歲至七歲兒童是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的那一時期?1感覺運動期 2前運思期3具體運思期<br />
4形式運思期<br />
4.(4)兒童會有科學假設能力是在哪一階段?1感覺運動期 2前運思期3具體運思期4形式運思期<br />
5.(3)發展任務論是哪種理論的概念?1行為取向理論2認知取向理論3心理社會學習理論4心理<br />
動力取向理論<br />
第 02 講 - 兒童的人格、情緒、動機及道德的發展理論研究 評量題目一、選擇題<br />
( 3 )1.哪一種理論強調早期同年經驗會影響成人人格發展:1特質論2行為論3心理分析論4人本論<br />
( 4 )2.哪一種理論強調兒童的自尊與自我潛能:1特質論2行為論3心理分析論4人本論<br />
( 3 )3.兒童領略到親人期望的重要性,當「好孩子」或「大家所認可的人」是非常重要的道德觀是屬於哪一階段的道德認知:1避免處罰或服從權威的階段2工具目的個人主義或相互交換階段3為人際和諧導向階段4維持社會系統導向階段<br />
( 2 )4.兒童認為按照自己喜好與興趣表現的行為,道德觀是屬於哪一階段的道德認知?1避免處罰或服從<br />
權威的階段2工具目的個人主義或相互交換階段3為人際和諧導向階段 4維持社會系統導向階段<br />
( 2 )5.哪種學者強調模仿與自我效能經驗會影響兒童人格發展?1佛洛依德 2班都拉3羅吉思4皮亞傑<br />
第 03 講 - 認識兒童發展與問題 評量題目一、選擇題<br />
( 1 )1.哪一階段兒童的大肌肉發展比小肌肉發展較佳?1學齡前兒童2低年級兒童3中年級兒童 4高年<br />
級兒童<br />
( 1 )2.哪一階段兒童的想像力及創造力達最高峰?1學齡前兒童2低年級兒童3中年級兒童4高年級兒<br />
童2<br />
( 2 )3.哪一階段兒童較自我中心及生活自理能力較差?1學齡前兒童2低年級兒童3中年級兒童4高年<br />
級兒童<br />
( 3 )4.哪一階段兒童的男、女孩的興趣分歧?1學齡前兒童2低年級兒童3中年級兒童4高年級兒童<br />
( 4 )5.哪一階段兒童與父母關係較疏離?1學齡前兒童2低年級兒童3中年級兒童4高年級兒童<br />
第 03 講 - 兒童行為發展與輔導 評量題目一、選擇題<br />
1.(1)兒童最依賴父母是哪一時期?1幼稚園期2國小低中年級3國小高年級4國中階段<br />
2.(4)兒童最依賴同儕是哪一時期?1幼稚園期2國小低中年級3國小高年級4國中階段<br />
3.(3)兒童最會抗拒父母是哪一時期?1幼稚園期2國小低中年級3國小高年級4國中階段<br />
4.(2)兒童最依賴老師是哪一時期?1幼稚園期2國小低中年級 3國小高年級4國中階段<br />
5.(3)兒童亂發脾氣的處理原則?1想辦法制止生氣脾氣2容忍兒童的憤怒情緒3了解原因,先接<br />
納後處理 4教導他亂發脾氣是不對的<br />
第 04 講 - 行為改變技術的原理與應用 評量題目一、選擇題<br />
1.(1)行為應用分析的行為頻率是指1評估兒童在某一特定時限內所發生的問題行為次數2評估兒童在特定時間內所表現的問題行為強度與大小3評估兒童在特定時間內,問題行為發生持續時間4評估兒童在特定時間內所表現不同問題行為的發生數目<br />
2.(4)行為改變技術應用的理論是1行為學派理論2認知行為學派3社會心理學4以上皆是<br />
3.(3)不理會兒童刻意引起注意的行為方式是1正增強2負增強 3消弱4隔離<br />
4.(2)撤除兒童討厭的刺激,建立兒童正確行為方式是1正增強2負增強3消弱4隔離<br />
5.(1)直接給於兒童喜歡的刺激,建立兒童正確行為方式是1正增強2負增強 3消弱4隔離-<br />
第 04 講 - 兒童輔導的基本理論與技巧運用 評量題目一、是非題<br />
( 0 )1.兒童發出問題行為時,師長正確回應的原則為:不批評、不指責並且表達關懷。<br />
( x )2.兒童輔導是替兒童解決困惑,減輕焦慮。<br />
( 0 )3.兒童發生危急的行為,師長要以冷靜的態度去接近孩子,在沒有威脅的氣氛下,以堅定的態度制<br />
止行為的發生。<br />
( x )4.兒童輔導過程重視的是輔導的技巧。<br />
( 0 )5.兒童問題行為發生,通常是因為成人的主觀意識過度解讀兒童不適應問題,因此延誤兒童走回正<br />
軌時機。<br />
第 05 講 - 介紹反應性制約理論、操作性制約理論、認知行為改變論 評量題目一、是非題<br />
( x )1.負增強作用是直接給於嫌惡的刺激。<br />
( 0 )2.懲罰應使用在消除長期不當行為。<br />
( 0 )3.肌肉放鬆訓練是運用系統減敏感法消除焦慮、緊張。<br />
( 0 )4.鼓勵表揚讚賞、加分、榮譽是社會性增強。<br />
( x )5.學生有好表現時,老師的微笑、公開鼓勵表揚,是應用古典制約理論的結果。<br />
第 05 講 - 兒童行為觀察的目的 評量題目解答一、選擇題<br />
(4 )1.下列何者並非兒童行為觀察目的?1. 覺察兒童安全問題2. 了解兒童學習型態及擬定教學策略3. 提供兒童指引與輔導4. 提昇專業工作者的福利<br />
(4 )2.以下敘述何者並不正確?1. 與資深專業工作者的互動討論有助於觀察能力的提昇2. 教學團隊中建立重視觀察的文化是追求專業成長很重要的部份3. 進行觀察前最好先熟悉各種觀察的技術4. 觀察能力的培養是可以速成的<br />
第 06 講 - 兒童行為觀察的預備及注意事項 評量解答一、選擇題<br />
( 3)1.下列何者是較適切的兒童行為觀察記錄文字的片段?1. 小咪大吼大叫,有嚴重的情緒困擾2. 小咪並不是聰明的兒童,所以無法用口語清處表達感受3. 小咪舉起右手用力敲牆壁五、六次,一邊重複喊著:「我不喜歡你們,我要回家!」三次,停頓了約10秒,頭回過來看著老師4. 小咪是對自己沒信心,所以才常常因為一點兒小事就大叫<br />
第 07 講 - 日記法與軼事記錄法之應用 評量題目一、是非題<br />
1.(0)目前坊間販售的「寶寶日記」提供父母親記下孩子成長過程的格式,包括寶寶的第一句話、學走路的紀念日等等,則是屬於主題式的觀察記錄。<br />
2.(0)軼事記錄法早在十九世紀即被學者建議為範學院學生學習的一種兒童觀察紀錄法。<br />
3.(x)日記法與軼事記錄法都是屬於量化的觀察記錄法。<br />
4.(x)在所有直接觀察法中最容易執行且能掌握事件精髓是日記法。<br />
5.(0)軼事記錄法只是記錄一段時間內所發生的事,只要觀察者感興趣的,就可記錄下來,既沒有主題的限制,也不受時間的限制。<br />
6.(0)軼事記錄法的適用時機不限,任何時間都可以記錄。<br />
7.(x)軼事記錄法是記錄單一孩童經驗的連續性,而較不注意一般性的行為或語言反應。<br />
第 07 講 - 質化觀察法的特色、優點與限制 評量解答一、是非題<br />
(○ )1.日記法可詳實地描述兒童行為發展的順序性、連續性及兒童發展與環境間的關係等;因此,所獲得的資料用來瞭解或分析兒童偏差行為特質或成因,具有高度價值。<br />
(x)2.日記法所收集到的觀察樣本十分有限,但這些少數樣本資料,可以對母群體做有意義的推論。<br />
解答:無法對母群體做有意義的推論<br />
(x)3.軼事記錄法是針對特定主題進行長時間觀察的一種記錄方法。<br />
解答: 只是記錄一段時間內所發生的事,只要觀察者感興趣的,就可記錄下來,既沒有主題的限制,也不受時間的限制<br />
(x )4.軼事記錄法既沒有主題的限制,也不受時間的限制,因此,該方法僅適合家長使用但不適合一般教保人員使用。<br />
解答:軼事記錄法不但適合家長使用也很適合一般教保人員使用<br />
(x )5.軼事記錄法的觀察記錄報告不宜作為園所教保人員與家長溝通互動時的理想參考資料。<br />
解答: 可作為園所教保人員與家長溝通互動時的理想參考資料<br />
(○ )6.樣本描述法並不只限於持續性蒐集單一小孩的行為過程,也可同時對一個團體做觀察。<br />
(x )7.進行樣本描述法記錄時,觀察者需採參與式觀察才可以掌握到孩子在自然情境中的真實完整行為。<br />
解答: 非參與式的觀察<br />
(x)8.樣本描述法能提供豐富且詳盡的觀察資料,對教保人員的實用性很高。<br />
解答: 實用性並不高<br />
(○ )9.事件取樣法的資料記錄方式,主要是以質性的描述性資料為主,但有時也可配合已發展出來的查核表,以計算行為<br />
出現的次數方式呈現。<br />
(○ )10.事件取樣法像一般描述性觀察法一樣可保存事件發生時的情境資料,可了解發生了哪些行為以及為什麼會發生; 所以,觀察所獲得的資料能分析因果關係。<br />
(○ )11.事件取樣法可直接深入探究不常發生之行為的背景、過程與結果。<br />
(○ )12.事件取樣法雖能完整記錄一事件的始末,但對於事件外的可能影響因素並無法全盤掌握。<br />
第 08 講 - 樣本描述法與事件取樣法之應用 評量題目一、是非題<br />
1.(0)樣本描述法與軼事記錄法一樣具有「連續記錄」的概念。<br />
2.(0)樣本描述法與日記法一樣具有「連續記錄」的概念。<br />
3.(0)樣本描述法是採取現場非參與式的觀察記錄。<br />
4.(x)樣本描述法不適用在有行為困擾的幼兒。<br />
5.(x)相較於樣本描述法,日記法對觀察對象的單一行為提供較多、較完整、較詳細的紀錄。<br />
6.(0)樣本描述法除可對單一孩童進行觀察外,它同時也可對一個團體進行觀察。<br />
7.(0)樣本描述法在幼兒園的使用情形不多,因為觀察者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在記錄上。<br />
8.(x)選用各類觀察法時,應以研究者對該方法的熟悉程度為第一考量。<br />
9.(x)事件取樣法適用在觀察發生頻率較高的兒童行為上。<br />
10.(0)件取樣法的資料記錄方式,主要是以質性的描述性資料為主,但有時也可配合已發展出來的查核表,以計算行為出現的次數方式呈現。<br />
11.(0)當兒童表現出與自己本身氣質習慣不符的行為時,可採用事件取樣法了解兒童行為背後的因果關係。<br />
一、簡答題1.試述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的特色?<br />
答:皮亞傑認為兒童的認知發展是主動的、併進的、階段的。兒童的認知發展本質是認知結構的改變,是質的變化。兒童的發展階段是有順序的,是自然發展的。兒童認知發展歷程是經由同化與調適的過程,不斷的適應與追求平衡而成長。成熟與環境交互作用影響兒童認知發展。<br />
2.試述兒童發展任務論的主要觀點<br />
答:哈維葛斯特的發展任務論指出個體成長的每一階段都有相對應需要去達成或發展的事項或任務,包括技能、知識功能和態度等。哈維葛斯特確信人類的發展是隨著年齡,努力完成其所處社會所要求的任務之過程;哈維葛斯特認為完成發展任務有所謂的關鍵期,意指一個人已成熟到足以獲得某一種能力的最大限度之時期。哈維葛斯特又稱之為可教導的時期,在關鍵期內學習可提高任務領域中的學習和表現,然而即使關鍵期已過去,學習仍然可以繼續,且在生活的相似領域中表現。<br />
二、簡答題1.試述兒童負面行為的輔導原則?<br />
答:1.瞭解孩子的心理,考慮兒童的自尊;<br />
2.多發掘孩子的優點: 責備孩子的缺點時可以順便提醒孩子的優點。<br />
3.拋開權威式的管教;4.善用相處的機會,建立良好關係;5.尊重孩子;6.管教要有原則;<br />
7.不要給予過高的要求:每個小進步都值得鼓勵;8.注重個別差異。<br />
2.試述「兒童社交行為」問題輔導原則?<br />
答:(1)父母要心平氣和處理問題。<br />
(2)先聽聽孩子的說辭。一方面了解從孩子的角度所看到的事情面貌,另一方面檢驗孩子對事情是否有錯誤的認知。<br />
(3)使用孩子能理解的話語。要考慮孩子的認知程度。 <br />
(4)明確指出不對的地方,並且告訴孩子怎樣處理才是好的處理方法。也就是要讓孩子學習到:以後面對類似情況時,適當的處理方式是什麼。<br />
(5)讓孩子演練適當的解決方法,師長從旁提供意見或是給予讚美鼓勵。必要時大人先示範正確做法,再讓孩子模仿演練。<br />
(6)講重點,勿牽扯其他以前的事情。有時因為大人處理時焦點不明確,孩子對於自己做錯的地方也會很模糊。<br />
二、問答題1.試說明行為改變技術的應用範圍?<br />
答:行為改變技術的應用非常廣泛,應用在許多情境中,包含兒童養育、教育、復健、語言矯正、<br />
補救性閱讀、教室管理、諮商及輔導等領域。因此常被運用在兒童心理衛生中心、特殊教育學<br />
校、及一般學校中的教室管理,對於學生行為問題發生的處理及積極行為的建立都頗有成效。<br />
行為改變技術應用範圍很廣,不只應用在一般兒童,對於身心障礙兒童也非常有效。<br />
(一) 在家庭方面:<br />
1.可用來改善兒童的一般行為問題,如:不合作、過份吵鬧、過份依賴、極端恐懼、攻擊行為等。<br />
2.亦可用來培養兒童良好的生活習慣,如:按時睡覺起床、物歸原位、整潔儀容、定時做功課等等。3.應用在良好的飲食習慣,如:偏食、用餐時間過長、邊吃邊說話等等。<br />
(二)在學校方面:1.教室常規:如上課不專心、上課干擾、準時進教室等等。<br />
2.兒童的行為嚴重情形如何評量?<br />
要評量行為的嚴重程度。如1.行為頻率;評估兒童在某一特定時限內所發生的問題行為<br />
次數。<br />
2.行為反應強度;評估兒童在特定時間內所表現的問題行為強度與大小。<br />
3.持續發生的時間長短;評估兒童在特定時間內,問題行為發生持續時間。<br />
4.不適當行為發生的數目;評估兒童在特定時間內所表現不同問題行為的發生數目。<br />
5.行為的意義;評估兒童在所表現不同問題行為的觀念想法與態度。<br />
二、問答題<br />
1.日記法與軼事記錄法的異同點為何?<br />
答:軼事記錄法和日記法一樣,在形式上都是屬敘述式的描述兒童的行為;不同的是:日記法是對一個相同的孩子或團體反覆地觀察一段長時間,亦即,採縱貫法記錄那些可觀察到的新行為或新發展;然而,軼事記錄法並不注意單一孩童或團體,也不受限於新行為,而是記錄觀察者認為值得記錄的行為,只要觀察者感興趣的,不論什麼行為或什麼時候發生的,都可記錄下來。由於軼事記錄法只是記錄一段時間內所發生的事,只要觀察者感興趣的,就可記錄下來,既沒有主題的限制,也不受時間的限制,又沒有特別要注意些什麼,也不需要在特定的情境下,任何地方只要有紙和筆都可以做,所以,是所有直接觀察法中最容易執行的。雖然,軼事記錄法不像日記式描述法能提供非常豐富且詳細的資料,但它卻能掌握到所發生事件的精髓;也因此,軼事記錄法不但適合家長使用也很適合一般教保人員使用。<br />
2.軼事記錄對幼兒園的老師具有哪三種功能?<br />
答:軼事記錄對幼兒園的老師具有下述三種功能: ■瞭解孩子行為或學習方式的許多原因 ■確認增強學生行為的因素 ■瞭解孩子從特定的課程單元學到什麼<br />
3.軼事記錄法的描述內容宜涵蓋哪五個部分?答:描述內容宜涵蓋情境、地點、活動內容及目標幼兒的行為過程■在何時(when)■有幾個人(who)■在那裡做什麼(context)■目標幼兒怎麼做或與他人有什麼互動(what) ■過程如何<br />
二、問答題<br />
1.何謂樣本描述法?<br />
答:樣本描述法是「在特定的時間及場所下,對行為的發生順序所做的連續觀察及描述記錄」。也就是說,觀察者根據觀察或研究的目的、來決定觀察的標準,像是一天中的某段時間、對某一特定人物、在某種情境下去觀察,然後詳盡的記錄所看見的事情及狀況,使其他人看了記錄後,都能像看到真實發生的狀況一樣,並能構想出當時的情景。<br />
2.樣本描述法和日記法的相異處為何?<br />
答:樣本描述法和日記法的不同點在哪裡呢?日記法是對個案兒童的整體發展做連續的紀錄。由於是整體的發展,所以,對於個別的語言發展、動作發展、情緒發展等僅能大體上描述。但是,樣本描述法是對單一行為提供較多、較完整、較詳細的紀錄。例如,孩子講了什麼話,當時的面部表情、肢體動作等等都需要做詳盡的描述性記錄。這些紀錄包括了較廣泛與持續性的行為,以及在這段行為發生順序的情境。而且,日記法是針對一個孩子的成長做紀錄,樣本描述法觀察記錄的對象,就不只是針對單一的小孩,它同時也可以對一個團體作觀察。<br />
3.樣本描述法的功能為何?<br />
答:由於樣本描述法可以針對單一行為作深入詳細的紀錄,因此具有以下幾個功能:1.幫助研究者瞭解在發展上或行為上的細微改變。2.幫助了解個人在特定情境中可能出現的行為型態。3.可作為形成觀察方向及設計結構式觀察程序的基礎,也就是類似前導的概念。4.記錄的資料可用來作詳細的分析,或轉換成量化的研究。<br />
4.進行樣本描述法時,有哪些注意事項?<br />
答:進行樣本描述法時的注意事項:<br />
1.觀察者需採現場非參與式的紀錄,以避免干擾記錄2.每次觀察時間不宜過長,才能維持高度的專注力<br />
3.需在事前先決定好觀察的時距,例如五分鐘或十分鐘<br />
4.依據觀察目的,盡可能詳盡描述,以幫助之後的解釋分析5.留意可能影響目標兒童行為的環境因素<br />
6.使用客觀、明確及生活化的語句描述,可以邀請第三者閱讀來檢驗記錄是否容易瞭解<br />
7.可配合錄音或攝影,以補強或修正記錄<br />
5.何謂「事件取樣法」<br />
答:什麼是「事件取樣法」呢?事件取樣法(Event Sampling)是以一個「特殊事件」作為觀察目標,針對事件進行觀察,這種觀察法不受時間的限制,或被時距分割,對於特別的行為或事件發生時的每一個情境都加以記錄。<br />
6.事件取樣法的功能為何?<br />
答:事件取樣法的功能:<br />
1.教師可利用事件取樣法來蒐集個案研究的資料。2.教師可利用事件取樣法來進行教學計畫與評估。<br />
3.觀察的結果可以做為家長或教師介入,輔導兒童發展的指標。<br />
7.事使用事件取樣法的五項原則為何?<br />
答:使用事件取樣法的五項原則:<br />
1.需清楚明確的指出及定義出觀察者所要研究的行為<br />
2.對行為本身有足夠的了解以便知道何時何地適合觀察3.預先決定好要記錄的資料是哪些<br />
4.為方便記錄,宜事先設計簡便用的紀錄表5.避免因使用觀察輔助器材而影響觀察情境<br />
二、問答題1.你認為老師或家長應如何促進兒童的認知發展或技能發展?<br />
答:兒童的認知發展或技能發展是否提前學習發展,完全在於家長與老師的信念,任何一個爭論都有其優缺點,但是父母老師在取捨決定時,應以兒童身心發展為基礎,有時候也要考慮孩子此時認知的發展夠成熟?加諸在孩子身上的學習任務是否造成不當的期待或壓力?孩子在學習過程是否真正有意願或動力快樂學習?其實輸不輸在起跑點上只是成人的面子與競爭,重要的是孩子的學習是否快樂是否配合期認知發展與需求而學習。<br />
二、問答題1.試說明兒童人格發展的影響因素為何?<br />
答:影響兒童人格發展因素包括個人氣質、童年的養育經驗、父母的性格、自我意向和家庭相互影響、自我意向和人格相互影響、社會團体影響、兒童人格形成與父母的關係。<br />
2.試述促進兒童自尊發展的原則?<br />
答:1.覺察自己的價值觀念對孩子感受的影響。 2.讓孩子感受到成功的經驗。<br />
3.明確告訴孩子應表現的行為或不應該表現的行為。4.讓每個孩子都能在特殊工作上有所成就。<br />
5.考慮孩子文化的差異。6.慎重的評估孩子的學習材料和學習程度。7.傾聽與鼓勵孩子的表達。<br />
二、問答題1.試述兒童行為發展特性為何<br />
答:1.學齡前兒童認知發展是自我中心及直覺發展;學齡階段中年級是具體運思發展,高年級兒童<br />
才逐漸發展抽象思考的認知能力。<br />
2.兒童階段是技能學習奠定基礎的階段。<br />
3.兒童階段的自我評價發展,重視師長的贊許及他人的讚美。市建立個人自信的階段。<br />
4.兒童階段注重同儕間關係與友誼團隊遊戲的分工合作及公平競爭。<br />
2.試述學齡兒童期的輔導策略<br />
答:1.欣賞孩子的獨特性,接納孩子的差異性,不要給孩子貼標籤。<br />
2.多鼓勵、少責備。睜大眼看孩子的優點,閉隻眼看孩子的缺點。<br />
3.製造機會,提供孩子成功的經驗,建立孩子的自信心。<br />
4.處理兒童問題時,對事不對人,儘量把人與事分開思考。<br />
5.教導孩子表達情緒,學習疏導自己的情緒,並培養課餘休閒興趣。<br />
6.輔導兒童學習社會技巧,尊重別人,增進人際關係。<br />
7.以開放性的發問,提供孩子思考空間,訓練邏輯思考的能力。<br />
8.留意孩子的表現,發掘孩子的優勢與弱勢,協助孩子發展多元的智慧。<br />
9.提供良好的行為楷模,父母的身教重於言教,善用同儕力量協助孩子。<br />
10.運用行為改變技術,增強兒童正確行為;消弱兒童不正確行為。<br />
11.提供孩子分工的機會,練習溝通協調,培養合作態度,增進團隊共事的能力。<br />
二、問答題1.試說明兒童輔導原則<br />
答:1.兒童輔導對象是所有兒童,每個兒童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問題或困難,當遇到問題時,通常會希望即刻解決困惑,減輕焦慮。因此輔導以兒童發展為中心,了解兒童需求,同理兒童感受為基礎。<br />
2.兒童輔導為協助兒童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及適應生活的工作。兒童輔導工作可透過資訊服務、諮詢服務提供個人適應生活及自我成長的資訊。兒童輔導也可由專業的輔導人員或諮商員經由諮商過程提供服務,協助兒童自我成長或升學的安置。輔導也經由延續服務追蹤個案的未來發展,並經由評鑑與研究服務對輔導工作績效作檢討與評價。<br />
3.當教師開始警覺到兒童發出問題行為的訊號時,無論孩子的行為屬於過度期的行為、偶發的現象、或是孩子成長遇到了瓶頸,正確的回應是第一要務。<br />
4.正確回應的原則為:不批評、不指責並且表達關懷。<br />
5.危急的行為則更要以冷靜的態度去接近孩子,在沒有威脅的氣氛下,以堅定的態度制止行為的發生。消極上而言,在避免引起兒童的抗拒;積極而言,在讓兒童感受到教師的關懷,進而願意接收教導,同時教師也在示範處理問題的態度與方法。<br />
6.協助兒童的是教師這個「人」,而不是只有「方法」。教師若忽略本人這個重要元素,只想求一個好方法,再好的方法也無法發揮功能,輔導技術應用必須身教與言教合一。<br />
2.試說明兒童輔導歷程分為幾個步驟?<br />
答:兒童輔導步驟如同一般個案研究步驟,包含「問題界定」、「資料蒐集」、「分析與診斷」、「輔導策略」、與「效果評估」五個步驟,這五個步驟是循環的歷程,每個步驟環環相扣,來回檢核修正直到效果達成為止。<br />
二、問答題1.試說明懲罰原則應用與限制<br />
答:1.懲罰應使用在消除長期不當行為。<br />
2.當正向增強無法改善,嚴重長期威脅生活的行為時,才採用懲罰。<br />
3.懲罰應配合正增強方式進行,應避免學生產生害怕、逃避、焦慮的反應。<br />
4.當正增強的技巧無法有效改善學生自動化的行為時,才使用懲罰,盡量增加正增強,盡量少<br />
使用懲罰。<br />
2.試述何謂增強作用?正增強物有哪幾類?<br />
答:兒童喜歡的增強物是正增強物,兒童不喜歡的刺激物是負增強物。在生活或教育情境中,使用正增強物,加強兒童正確行為的建立,稱為正向增強作用;如利用兒童討厭負增強物,以停止出現負增強物方式,促進兒童改善不適當行為出現的頻率,即稱為負增強作用。增強物大致分為三類:原級增強物、次級增強物、社會性增強物。<br />
3.試說明行為改變技術的功效<br />
答:積極而言,可增進個體良好行為;消極而言,能消除個體之不適當行為。這種技術主要在了解兒童的偏差行為,或是來建立孩子積極的學習環境,以鼓勵適當行為的養成;行為改變技術也可以幫助老師或父母建立正確輔導孩子的方法及態度,透過問題來檢視兒童行為發生的需求與動力,學習去接納兒童問題發生的本質,接受事實並以正確方式及處置,以正向行為支持有效處理兒童的行為問題。<br />
二、問答題<br />
1.試舉例說明兒童行為觀察有助於提供兒童即時適切的協助?<br />
例1: 觀察到五歲的幼兒經常摔跤,此時藉著進一步視力方面或身體動作協調能力等的檢測,可了解幼兒是否有生理上的限制導致經常摔跤,而由醫療專業提供適當的治療等等。<br />
例2:觀察到幼兒操作時優勢手為左手(左利),因此提供便於左利者使用的剪刀等工具助於幼童順利操作。<br />
二、問答題 1.進行兒童行為觀察記錄時如何避免「標籤化」兒童的行為?<br />
必須避免主觀描述或過度推論兒童的感覺和感受、智力、行為的動機及自我概念層面。<br />
第 06 講 - 踏出觀察的第一步 評量解答語音 思考題<br />
1. 嘗試為自己設訂一個觀察的小主題,跨出兒童行為觀察的第一步?<br />
例:觀察四歲侄子的晚餐用餐情形;觀察鄰居小妹妹每天在巷子裡玩什麼遊戲;觀察上小學的兒子寫國語作業的情形、觀察3歲幼兒如何穿鞋等等。<br />
二、問答題1.比較事件取樣法與軼事記錄法的異同點。<br />
事件取樣法與軼事記錄法相似,兩者都是對一些重要的或相關的事件保持持續的觀察,但並沒有持續的紀錄。而,兩者的相異處在於,採事件取樣法的觀察者可使用預設的代碼類別來幫助注意觀察和組織、轉換資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